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继续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譬如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粒,每一个沙粒又是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所有的沙都是佛土,它的数目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答:“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你所处的这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所有种种不同的心念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说的种种的心,都并非是真正的心,只是假名称之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的心是不可得到的,现在的心也是不可得到的,未来的心也一样是不可得到的。”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此段第六次以七宝布施说明布施得福的原因,即要以三心不可得之无住心为“因”,用七宝作“缘”,如是布施,才能得福甚多。假如以执著的心为因,用满大千世界的七宝为缘,布施于人,那么就会认为福德有实在自性,因此佛也不会说他得福德多。但如果能破此执见,布施者能与般若相应,不取相施而布施一切,则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圆成无量清净无漏福德,因此佛才会说他得到很多的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因缘:“因”与“缘”的并称。“因”是产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是相资助的外在间接条件。一切万有皆由因缘之聚散而生灭。因此,由因缘生灭的一切法,称为“因缘生灭法”;而由因与缘和合所产生之结果,称为“因缘和合”。一切存在的现象和物质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假有,所以并没有自性,这便是“因缘即空”之理。
佛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行布施,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这个人因这布施的因缘而得到的福报非常多。”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实存在的体性,如来就不会说得到的福德很多。正因为并没有真实存在的福德,所以如来说得到的福德很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 不周不周山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而撞不周之山致此山残[图]
- 徐霞客在丽江作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受到丽江府土官木增的崇敬和盛情[图]
- 粢(zī)稷粟米穱(zhuō)早熟的麦子 挐(rú)杂糅 大[图]
- 方妈妈吃了一场没意思气得颤抖抖的提了马子回来想着道“适才小猢[图]
-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图]
- 《益部耆旧传》曰时车骑将军夏侯霸谓嶷曰“虽与足下疏阔然托心如[图]
- 所刁玄亮刁协字玄亮深得晋元帝信任重用官至尚书令也 察察清察明[图]
- . ,蚍蜉大螘 小者螘朾螘 螱飞螘 其子蚳 [图]
- 汉代有“勇冠三军”的说法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图]
- 这是一个在史学界较为熟悉的深宫故事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又是顺理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