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状貌猛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才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
子游担任武城的邑治。夫子说:“你得到有才德的人的辅佐吗?”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的行为光明磊落,不曲意阿附,也不做私相授受的鄙行,没有公务,从来不到邑治长官的私居之所拜访。”
杨氏曰:“为政以人才为先,故孔子以得人为问。如灭明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后世有不由径者,人必以为迂;不至其室,人必以为简。非孔氏之徒,其孰能知而取之?”
朱子曰:“持身以灭明为法,则无苟贱之羞;取人以子游为法,则无邪媚之惑。”
儒服儒行
行不由径
为政在于得人。但是,当政者还须具备识人的慧眼和品格。
子游可谓识人。战国时代,战乱纷争,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机遇均等的情况下,都认识到人才至为重要,关乎国家存亡兴盛。燕昭王誓雪国耻,于是垒起黄金台,延请天下贤士,以至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魏国的乐毅纷纷投奔,后来他采用乐毅的谋略,大败齐国。燕昭王在即位二十七年之后,终于报了破国杀父之仇,燕国也逐渐从战争创伤中复兴起来。由此可见,人才是关乎国家兴衰治乱的根本。
“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谁为贤才,谁当擢用,取决于当政者的德行。《易·乾》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孔子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史载:在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双方在城外交战,齐国军队在稷曲布防。鲁国军队设阵河边。孟之反为统帅之一,孔子的学生冉有也参加战役为统帅。樊迟说:“不是不能战胜,是对你这位统帅没有信心啊!请你明令三军即刻越过沟堑进攻,争取主动权。”孟之反照着这个意思下达命令,全军全力进攻,很快攻入齐国军队的阵地中。但是右翼部队却崩溃而逃,齐国军队便趁机追击,陈瓘、陈庄急切之下徒步渡过泗水而逃。孟之反掩护着侧翼,以保证全军侧后安全,最后一位入城。进入城门后,他拔出长箭,鞭策驱赶着他的战马,说:“这匹马跑不快呀。”孔子说:“能够随时拿起武器保卫国家,可以避免让更多的人战死啊!”冉有举着长矛与齐国军队作战,能够冲过外围,进入敌方阵地。孔子说:“这是道义啊!”然而却因此受到别有用心之徒的非议诬陷。
夫子说:“孟之反不夸耀其功绩。出师不利而败退,主动独任后卫;进入城门,却用箭杆鞭打着他的战马,说‘不是我担负了后卫的职责走在了后面,只是由于我的马跑得慢啊’。”
- 不周不周山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而撞不周之山致此山残[图]
- 徐霞客在丽江作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受到丽江府土官木增的崇敬和盛情[图]
- 粢(zī)稷粟米穱(zhuō)早熟的麦子 挐(rú)杂糅 大[图]
- 方妈妈吃了一场没意思气得颤抖抖的提了马子回来想着道“适才小猢[图]
-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图]
- 《益部耆旧传》曰时车骑将军夏侯霸谓嶷曰“虽与足下疏阔然托心如[图]
- 所刁玄亮刁协字玄亮深得晋元帝信任重用官至尚书令也 察察清察明[图]
- . ,蚍蜉大螘 小者螘朾螘 螱飞螘 其子蚳 [图]
- 汉代有“勇冠三军”的说法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图]
- 这是一个在史学界较为熟悉的深宫故事对于满清王朝来说又是顺理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