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同“纳”放入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公元前 年赵、韩、魏共
内:同“纳”,放入。
豫让:春秋战国时晋国人。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见《史记·刺客列传》。智伯:名瑶,又称智襄子。智氏世为晋大夫,智伯系荀首五世孙,春秋末年晋国六卿(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之一。智伯在很短时间内使智氏盛极一时,超过根基深厚的韩、赵、魏三家,但由于他“贪而愎”,盲目自信,急于求功,不能审时度势,最终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所灭。
赵襄子:名无恤,一作“毋恤”,赵简子赵鞅之子。赵鞅去世,他接任其位担任晋国的六卿之一。公元前454年,与智瑶发生冲突,被围困在晋阳近一年,由部下张孟谈奇迹般地说服了智瑶的韩、魏盟军,突然向智瑶反攻,击斩智瑶。从此奠定三家分晋的基础。
范、中行氏:即范氏和中行氏,皆为春秋末年晋国六卿之一。公元前458年,范氏、中行氏被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联手所灭,其封地被四家瓜分。
国士:一国中才能优秀的人物。
贞观十一年(637),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狄人杀了卫懿公,吃光了他的肉,只留下他的肝。卫懿公的臣子弘演呼天大哭,挖出自己的肝,把卫懿公的肝放进自己腹中。如今要寻找这样的人,恐怕已经找不到了。”
特进魏徵说:“这也要看君主对待臣下的态度。从前豫让为智伯报仇,想刺杀赵襄子。赵襄子抓住他,问他说:‘你从前不是侍奉范氏、中行氏吗?智伯将他们都灭掉了,你反而投靠了智伯,不为他们报仇;现在你却要为智伯报仇,这是为什么呢?’豫让回答说:‘臣以前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以普通人对待我,所以我也像报答普通人那样来报答他们。智伯以国士一样对待我,我也要用国士的作为来报答他。’这关键是看国君如何对待臣子,怎么能说这样的忠臣现在就没有了呢?”
孝友第十五
忠、孝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即指忠于国君,孝于父母,是古人看重的两条最高道德标准,“孝子之门,忠义存焉”,这是儒家的观点,也是历代推崇孝道的原因。本篇列举了房玄龄、虞世南、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及突厥人史行昌五个人行孝、友悌的故事,以及唐太宗对他们的赞扬和赏赐,反映出李世民对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始终持赞许和提倡的态度,其目的就是要求臣下对封建君主必须忠心不二,以维护其对人民的统治。同时也是“贞观之治”中尊崇儒学、重视教化的具体体现。
- 张竹坡曰我何不幸而为蝴蝶之梦者?[图]
- 本篇讲述了诡信、诚信与道义之间的问题文中说有时候诡诈就是忠信[图]
- 特仅仅亭皋水边平地上所建的亭子纨扇渐疏纨扇渐渐被疏远暗示天凉[图]
- 岳家军这次主动出师进攻收复了伊(水)、洛(水)的险要之地声震[图]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图]
- 韩、齐为与国公元前 年诸侯连兵不解秦、魏攻韩楚、赵救韩这[图]
- 虎豹在前坑阱在后百般呼号狱犴何异于此可使无辜坐之乎?茨棘蒺藜[图]
- 阜旺盛释打开掤(bīng)箭筒的盖子鬯(chàng)通“”弓[图]
- 吝困难不顺利按人、吝合韵故点断第二位阴爻在宗庙聚集众人有困厄[图]
- 凡萯山之首自敖岸之山至于和山凡五山四百四十里其祠泰逢、熏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