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唐朝灭亡后,天下分裂,钱镠崛起于吴越之间,徒隶们乘机改朝换代。我家在唐朝时做过辅相的有六人,都是廉直忠孝,载入史册名声传扬。后来为了不使后人仕事伪政权、苟且于富贵而辱没先人,便弃掉官职,东渡为民。在家中行孝悌,忠信之名著于乡里,家法严格,很长时间都未曾改变。大宋兴起,国家一统。祥符年间,天子封禅泰山,陆家也随着时代兴旺起来,百余年间,出了不少知名的文人儒士。有公有卿,子孙有做官的,有读书的,代代传承,成为了宋代的名望世家,可以说是很鼎盛了。
然而,我对此却不免有所忧虑,因为天下之事,多成于困顿和简约,而多败于奢靡。我少年时,父亲曾谆谆教诲,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廉洁,没有过多的财产,家人稍稍给他换掉旧器物,他就不高兴。夫人死后,棺材上只是上了漆,十分节俭。四次选择婚姻,都不讲求门第。晚年辞官回到鲁墟故居,旧房子维持原状,都不修葺。楚公小时候尤为贫苦,皮带断了用绳子接续断处。秦国夫人做一件新衣,要积钱数月才能做成,一天吃饭不小心弄脏了衣服,心痛得哭泣不食。太尉与边夫人会面,非常高兴,准备了酒食,但银器色黑如铁,不过是果品肉食几种,斟酒数次而已。姑姑嫁到石氏之后,一次回到家中,见吃笼饼,马上站起道歉:“老朽不知今日是谁生日?”左右仆人都笑了,楚公感叹地说:“我家早些时候几天才能喝一次羹汤,只有年节或有人过生日时才吃笼饼,这些你们哪里知道呢?”这个时候楚公已经显贵,还以食羹和吃饼为美事,叹息如此。
我出生较晚,祖辈的这些事情听说得不多,然而比我年少的人就更加难听到这些事情了,加上风俗大坏,人们厌恶简朴,羡慕奢华,往往讳言上世的俭朴生活,若此风放任不改,长此以往必陷于危急耻辱之地,沦为市井贱役之人。想如往日一般,父子兄弟相从居住在鲁墟,死后安葬在九里,安乐于耕种蚕桑之业,终身无惭愧悔恨,又怎么可能呢?哎!官至公卿,是命;归乡为农,也是命。若要卑躬屈膝以求富贵,出卖道义以谋利益,这是我陆家所深恶痛绝的。望子孙戒之,不要败坏了陆家原来的好名声。钱氏:指钱镠(liú),字具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创建者。冠屦(jù)易位:鞋帽颠倒,比喻尊卑贵贱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冠,帽子。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伪国:指五代十国的吴越。祥符:大中祥符(1008 年—1016 年),北宋真宗第三个年号。封: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太傅:指陆游的高祖陆轸(zhěn),字齐卿,官至吏部郎中,追赠太傅。棺才漆:棺木只刷了漆。形容葬礼节俭。会:匹配,引申为选择。鲁墟:陆氏故居。楚公:指陆游的祖父陆佃,字农师,官至尚书右丞,追封楚国公。
?秦国夫人:陆游祖母郑氏。
?太尉:指陆游的曾祖陆珪,官至国子博士,赠太尉。
陆游(1125 年—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出身世宦之家,始任福州宁德簿,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孝宗时,赐进士出身,除枢密院编修,后任建康、夔州、隆兴等地通判,官至宝谟阁待制。晚年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卒,留绝笔《示儿》。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遗稿》。
此篇是陆游为《放翁家训》作的序,陆氏家族至陆游时,已数世为官,家中子弟自幼养尊处优,逸裕安乐,不知艰难,对祖辈的节俭讳莫如深,这使得已届垂暮之年的陆游深感忧虑,便作此家训训勉子孙,勿坠家风。陆游先追述陆氏家世“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历叙高祖陆轸、祖父陆佃、陆游祖母郑氏的节俭事例,指出“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的道理,期望子孙能保持陆氏家族廉洁节俭的传统,继承先辈宦学相承、清白守理、高尚节操的优良家风,同时就处世之道对子孙进行教诲,无论是持家还是做事,对内对外都要做到勤俭廉直,无愧君子。
陆游在序末告诫子孙:“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耻。”他认为,千万不能做有辱门庭之事,不可以卑躬屈膝的姿态来祈求富贵,不可以道义作为交易筹码来谋取利益,更不能败坏陆氏廉直忠孝的家风。子孙宁可清贫度日,俭朴生活,也不能不择手段地追求高官厚禄、重利忘义,沦为市井贱役之人。子孙要以先祖为榜样,廉洁俭诚,代代相传,延续家族兴旺,以保持陆氏的家业长盛不衰。在陆游谆谆教诲之下,七子知书达理,其中长子陆子虞、三子陆子修、孙子陆元廷、曾孙陆传义等皆为名宦,颇有政声。
朱熹 与长子受之
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札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