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是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得意忘形。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趾高气扬,也不要因为奸计的一时得逞而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会有强过你的那个人在等着你,骄傲只会使人狂妄自大,最终摔得不轻;而那些恶贯满盈的人也总会有冤家对头来对付他们,多行不义者最终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做人还是谦虚、本分一些的好。
过日子要学会理财,生活井井有条、舒适惬意的人并不一定都是有钱人。能够将自己打理得神采奕奕的人,并不是靠几件好衣服就能办到。舒心的日子不是靠挥霍钱财得来的,风流潇洒的气质也不是靠几件名牌衣服就能包装出来的。因此,若想学会过日子要先学会理财,若想拥有潇洒的气质需要先丰富自己的内涵。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永远以它飞快的步伐一刻不停地前进着,它并不会回过头来照顾一下掉队的人。因此,若想不被别人落下或遗弃,就要跟上时间的脚步。
人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才称得上完美。而如果不能兼得,取舍的顺序就会变成人和、地利、天时。因为天时很虚无,不如地利那样实在,而地利同样比不上人们的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之城要比城墙之城坚固得多。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黄金并不算贵重,安乐的价值更高。世间万事都是卑下的,只有读书才是高尚的事业。做善事是十分快乐的,做坏事难逃惩罚。
对于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孰轻孰重、孰好孰坏也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判断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
是黄金珍贵还是安乐值钱,要看人生态度。一个对金钱欲望过高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才算真正的安乐,对他而言,安乐的定义也许就是更多的金钱。只是是否真正有过安乐的感受,那就要看他的欲望是否真正得到过满足了。
对于古人而言,读书是高尚的事业,不为别的,只因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作为敲门砖,可以敲开颜如玉、千钟粟和黄金屋的大门。寒门士子为了摆脱贫困、获得富贵而读书,仕族子弟也要为了维护已有的富贵和权势而读书。总之,这一高贵的事业把人格模式化了,而功利的思想也将这项高贵的事业世俗化了。读书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唯有读书高”是一种官尊民贱的“官本位”思想,同样禁锢了人们几千年。读书只为做官的思想当然是要不得的。况且,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读书,没有知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至于“万般皆下品”,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行善与作恶都是人的处世方式,但是两者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行善之人往往有一颗善良而快乐的心,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们的生活都不会失去灿烂的阳光;而作恶之人即使一时得逞也终难逃脱生活的惩罚,是非善恶总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小乌鸦有衔食反喂母鸦的情义。孝顺的人生的孩子也孝顺,忤逆不孝的人生的孩子也会是逆子,如果不相信,只要看看屋檐滴下的水,一点一滴都流进了旧坑里。不应该揭露别人的短处,应多宣扬别人的好处,尽力掌握好这两个问题。妻子如果贤惠,丈夫就少遭祸患;儿子如果孝顺,父亲就心情舒畅。
中国人重视孝道,在君权至上的传统思想中,人们将它与精忠报国摆在同一个层次,可见它地位的超然。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历代统治者都把提倡孝道作为立身教民的根本和建国治邦的基础。元代甚至出版《二十四孝》作为宣传孝道的工具。今天,作为封建思想的护身符,孝道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依然具有自身的价值。人应当懂得感恩,受人滴水之恩,还要涌泉相 报,更何况是父母深广如海的养育之恩。羊跪乳,鸦反哺,动物尚且知养育之恩,人又岂能不为父母尽孝?当今社会不赞成愚忠愚孝,但是孝敬老人还是值得现代人去继承和发扬的。同时,这种思想又是一脉相承的,下一代是否能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需要为人父母者的言传身教,他们对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后代模仿,不孝之人得不孝之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想要妻贤子孝、和乐美满,自己就要先做好榜样。“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就是这个含义。